首页 > 文章中心 > 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范文精选

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效团队建设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如何利用个人传记特点在团队成员中的影响来激励成员更好地投身于团队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团队是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的工作小组。团队的有效性体现在工作设计、团队构成、外界条件和过程等四个方面。能够组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团队是每一个组织的梦想。作为一个高效的团队应当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具有很强的核心价值观;把一般目的转化成各种具体的绩效指标;成员具有多种技能组合;具有高度创造力。

一、高效团队的建设

如何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团队呢?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团队建设。所谓的团队建设就是指一定组织通过协作和授权来培养“团队精神”,建立起自我管理小组,赋予其完成工作任务的权力,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努力开发有效的工作小组的活动。在团队的运作过程中,团队成员起了重要作用。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加总,可以快速组合、解散,反应灵敏。因此,在建设高效团队时,如何激励团队成员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个人传记因素的影响

个人传记特点对员工的离职率、缺勤率、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人传记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组织服务时间等自然和社会经历因素。下面笔者就以南京某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为例,结合个人传记因素对所观察到的教工行为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该学院共有教职员工105人,其中男性教工30人,女性教工75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工为63人,占到了全体人数的60%,50岁以下的中年教工31人,占到了全体人数的30%,50岁以上的老年教工11人,占到了全体人数的10%。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52人,助教31人,见习教师6人。

首先,从年龄方面对教工的行为进行分析。大多数人持有这样一种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工作绩效会不断下降,而可供选择的其他工作机会则会越少。因此,老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离职率会远低于年轻员工。与此同时,由于珍惜现有的工作,老员工的缺勤率会远低于年轻员工,而工作满意度则会高于年轻员工。事实真的如此吗?经过仔细地观察,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老教工存在“三高一低”,即工作效率高,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如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远高于年轻教工;缺勤率高,在课堂教学方面,每月调课和停课的比率远高于年轻教工;工作满意度高,对学院的政策和制度抱怨很少;离职率低,老教工在五年间基本未进行工作单位调整和变动。与此相反,年轻教工则出现了高离职率、低缺勤率、低工作效率和低工作满意度的“三低一高”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经调查研究后发现,新进教工比老教工承担了更多的教学任务,在繁重的课堂教学压力下终日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科研;而老教工则由于出差、开会和搞科研等原因而忽视甚至放弃课堂教学。在工资福利分配制度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学院明显偏向于老教工,这也是导致年轻教工高离职率和低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其次,从性别方面对教工的行为进行分析。在该学院,女性教工的比率占了绝对多数。而在五年前,男女中青年教工的比率基本保持在一比一。这是否说明了因为男性教工比女性教工对工作更加不满,而采取纷纷离职的行为呢?根据笔者最近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该学院大多数女性教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很低,之所以不愿离职,是考虑到家庭的因素。为了照顾孩子和家人,相对于高风险高报酬的工作来说,女性教工更希望得到的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女性教工往往由于孩子生病等原因而导致缺勤率远高于男性教工。那么,在工作绩效上,女性教工会不会在解决能力、分析技能、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低于男性教工呢?该院讲师级以上的男女比率基本保持在一比二,这与总人数的男女比例相当。这一数据表明,性别因素并不会对工作效率产生显著差异。

此外,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教工与他们的未婚同事相比,缺勤率和离职率更低,对工作也更为满意。在五年间,未婚的年轻教工中有6人离职,而已婚教工中只有一人离职,且为男性。我们可以推测婚姻可能意味着责任感的增加,这使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也更有价值。

最后,任职时间也会对教工的行为产生影响。任职时间与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任教十年以上的老教工往往比刚刚担任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工拥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进度的把握也更有心得。同时,任职时间也可以作为研究缺勤率、离职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基础变量。

三、激励措施的探讨

通过以上初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影响教工行为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年龄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团队成员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首先,针对年龄在35岁以下,职称为见习教师、助教、讲师的团队成员,学院可以采取提供培训机会的激励方式,使其能在专业技术以及学历方面能有迅速的提高,具有多种技能组合,从而更好地为团队服务。由于年轻教师存在专业技术不熟练、理论功底不深厚、学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因而在教学与科研等诸多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但不可否认的是,年轻教师具有巨大的发掘潜力和极高的学习热情。因此,通过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授课竞赛、资助年轻教师读博深造、派遣年轻教师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组织年轻教师赴外地交流学习等培训方式,可以有助于年轻教师体验到学院为其带来的好处,并乐于给予回报。而且从乐观的方面讲,大部分在强调个人成就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人,通过培训可以成为合格的团队成员。

其次,针对年龄在50岁以下,职称为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团队成员,学院应当以物质奖励作为激励的主要方式。在这一层次的中年教师具有把一般目的转化成各种具体绩效指标的能力,是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是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技能和学术功底,因此能否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已经不是其关注的对象。由于肩负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家庭重任,能够得到更多的物质报酬,是激励其为团队服务的极大动力。因而学院可以通过设立年终考核奖、划拨专项科研经费、发放奖金、提高课时费等方式建立起一系列奖励体制,从而激励中年教师发挥其在团队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再次,针对年龄在50岁以上,职称为副教授和教授的团队成员,其他团队成员应当与其加强沟通。通过沟通的方式,对其进行激励。身为元老级人物,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具有高度的创造力,是科研方面的学术权威,在团队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其他团队成员通过聆听老年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老年教师进行交流与反馈、站在老年教师的角度看问题等沟通方式,有利于在老年教师的指引下形成核心价值观。同时,对老年教师来说,能够帮助其他团队成员成长,是一种令人非常满足的经历和奖励。

此外,还可以针对团队成员中存在的男女性别差异以及不同的婚姻状况,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例如,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女教师可选择享受一定期限的可随时兑现的假期,而被评为优秀的男教师可选择得到物质奖励;针对未婚教工定期组织联谊等等。

综上所述,结合个人传记特点,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对团队成员进行激励,是建设高效团队的有效途径之一。

员工管理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针对员工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改进能力薄弱的现象,结合公司“十一五”总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突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及专业技术力量储备培训,为公司建立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

二、编制原则

(一)战略性培训与适用性培训、提高性培训相结合。

(二)面向全员,突出重点。

(三)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责任明确。

(四)盘活资源,注重实效。

三、培训的主要任务

(一)结合公司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动力,以技能鉴定为手段,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与导师带徒为载体,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1、开办精炼、连铸、轧钢、焊工、仪表工等个专业工种技师(含高级技师、技师、内定技师)培训班,共培训名;开展焊工、仪表工、锅炉、汽机等个工种高级工培训班,共培训名。

2、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公司钳工、天车工等通用工种及部分行业工种青工技能比武培训,培养公司级技术能手名。同时根据国家、省及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工种技能大赛参赛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培养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名。

3、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

各单位从实际出发,为经验丰富、掌握绝活的优秀技能人才(特级技师、责任技师等)配备1名理论丰富、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员工做助手,形成1名优秀技能人才加1名高学历助手的高技能人才团队,导师向助手传授实践经验,助手帮助导师提高理论知识,整理操作经验、诀窍、心得等,培养一批知识型与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4、选送公司球团竖炉、高炉、转炉、连铸、精炼、轧制等方面的操作骨干50名,到相关同类企业现场跟班培训,学习、了解先进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术提升培训。

1、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分层次开办计算机应用提高、计算机三维制图、液压技术、变频技术、plc、英语等培训班。

2、结合新产品开发,有计划聘请内外专家讲授“”知识,开展技术专题讲座次;结合现场工艺与设备,从设备厂家聘请专家来公司开展高层次的液压技术、变频技术、特殊仪表等专业的现场培训,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播。

3、加大送外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拔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等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对口岗位培训,派遣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相关企业、高等院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提供智力保障。

(三)适应公司发展与管理提升的需要,加强公司所需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1、根据省委、省国资委、集团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拔高、中层管理人员人送外培训,进一步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

2、加大各层级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的力度。对新近提拔或拟提拔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培训;以mba核心课程为主要内容,结合公司管理实际与要求,举办一期为期1年的中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以基层管理理论与实务为主要内容,举办二期6个月以上的基层管理人员脱产轮训班;继续以《企业班组长培训教程》为主要内容,在班组骨干人员中组织5期、脱产1个月的培训;通用管理能力与专业管理能力相结合,举办一期脱产6个月以上的采购、营销系统人员培训。

(四)分层次继续开展各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适应性与提高性培训。

1、根据各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采取集培办班方式,继续分层次开展2000余人的内审员、相关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复证集中培训;采取自主办班、班组学习、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法律法规、文件体系的全员培训,培养员工的质量、安全与环保意识。

2、为规范设备管理,减少设备事故,外聘专家举办一期以高、中管理人员、设备科长、专业点检员为主要对象的规范化点检定修培训班;采取自主办班,开展以tpm设备管理知识及简单的设备维护、设备管理规程、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等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的培训。

3、配合公司持续改进工作,继续做好人员的培训与系统各级用户培训。

(五)为公司“十一五”新上技改项目做好人员储备培训,根据项目规划提前开始培养大高炉炉长、工长、转炉主炼钢工与摇炉工、精炼连铸班长等关键岗位人员。

四、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培训理念,营造全员学习氛围。

公司将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的宣传报道,促使各级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培训开发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培训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培育开发下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自觉站在公司建设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卓越企业的战略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公司必须整体营造出“需要学习”的氛围,促使员工真正认识到“适应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素质、是每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培训是帮助员工提高生存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二)完善培训制度,加强考核与激励,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1、适应公司管理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的要求,优化培训管理流程,修改并完善《员工培训开发管理办法》等有关培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开发的效率。

2、加强计划管理,严格考核,保证培训效果。将所有培训分为公司集培、单位自培、送外培训,集中管理,严格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作要求定期对培训中心、各单位完成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加强对培训员工的考核,将员工培训结果与待遇、使用挂钩。

3、完善培训奖励措施,对培训效果显著的项目实施单位、优秀学员、优秀教师(含兼职教师)进行评优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培训授课及师傅带徒的津贴标准,鼓励员工传授知识与经验。

(三)对内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技术部门优势,提高自主培训开发的能力;对外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培训资源互补,满足高层次培训需求。

1、进一步发挥培训中心在通用专业(工种)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培训方面的作用,多渠道解决培训基础建设资源,提升培训中心在通用工种技能培训硬件设施水平,满足员工基础技能训练的需要。

2、发挥技术中心、信息自动化中心、检修中心等单位(部门)在现场技术、现场操作方面培训的优势,将其资源纳入公司有关专业(工种)现场技术、技能培训资源管理范围,确保公司所需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打破单位(部门)界限,充分利用现有及闲置资源,促进同工种不同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与培训,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4、加强外部培训信息的甄别,选择与优秀的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加强与等兄弟单位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为培训提供合格的师资与有效的蓝本。

1、聘请专家来公司对内部培训师(特别是兼职教师)、考评员、培训管理员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培训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2、组织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开发一批符合公司装备、工艺技术实际的培训资料,加速完善试题库、案例库,满足培训需要。

3、发挥培训中心专业优势与业务特长,使其为各单位的自主培训提供业务指导。

(五)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按培训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管理,重点抓好培训准备、培训实施、考核评估等“三个环节”,一方面督促培训责任单位根据需求做好课程设计和师资选聘,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严格对学员的考核;另一方面完善培训效果评估方式,从学员反应、学习成绩、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测定培训满意度。

五、有关说明

(一)公司所有主要培训(含公司集中培训、各单位自主培训、送外培训等)均纳入本计划(具体培训项目见附表),其他临时性培训按计划外培训管理。

(二)涉及党建工作、工会工作的有关培训项目列入公司党校计划,日常性的政治学习、班组学习列入“”范畴。

员工管理范文第3篇

原文

《员工工资管理系统》是利用VisualFoxpro6.0开发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应用软件。它界面漂亮,操作简单、方便,运用它,能使繁琐、复杂的职工(员工)管理变得非常的容易。

员工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员工档案进行数据库综合管理,包括对员工工资档案的录入、统计、查询、更新、以及打印输出等。管理人员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查询某位工作人员的简历情况及员工卡片,还可以对整体进行一些统计,给出统计表格,以便全面掌握人员调配情况,使管理人员在工作时轻松、方便,力求能使成为员工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综上所述,就是该软件要实现的目标和功能。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将此系统初步分为4个主要模块,分别是“员工基本信息”模块、“工资基本设定”模块、“工资汇总”模块、“个人工资查询”模块等。

以下对整个系统的开发、制作、运行、效果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目录

一、员工工资管理系统摘要……………………02

二、前言……………………03

三、系统开发环境……………………04

运行本系统的最低软硬件配置……………………04

四、系统规划……………………05

五、流程图……………………06

六、数据流图……………………08

七、E-R模型……………………09

八、数据库设计……………………10

九、系统结构图……………………12

十、系统实现技术……………………13

十一、系统操作说明……………………17

十二、结束语……………………18

十三、总结……………………18

十四、参考资料……………………18

参考资料

1、《数据库基础与应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VisualFoxpro6.0应用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员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饭店企业;员工流失;原因;措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中国饭店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也对饭店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雇员的流动特别是优秀员工的流失问题是近年来困扰我国饭店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一个难题。虽然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适当的员工流动率有利于饭店“吐故纳新”,淘汰低素质的员工引进高素质的雇员,从而提高饭店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但过高的流动率势必会对饭店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一些困难。

一、饭店员工流失的原因

1.追求更高的薪酬。目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近年饭店行业的工资水平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有相应的提高,不同规模的饭店之间及饭店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薪酬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员工把薪水的多少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追求更高的薪酬成了员工流失的一个重要诱因。

2.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报酬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比较关注的一个因素,但它并不是人们做出最终决策的唯一依据。事实表明,许多人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宁可暂时放弃较高的报酬。当有些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看到自己在饭店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有限时就会选择流失。另外,外资饭店的高薪引诱也成为饭店员工流失的一个客观因素。

3.职业观念的陈旧。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员工认为:自己从事的服务工作是低人一等、吃青春饭的职业。很多人包括酒店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把饭店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更谈不上职业生涯的规划了。

4.谋求更好的工作环境。在有的饭店中,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或管理者素质不高的原因,致使员工权力和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有些酒店中还存在工作环境过于紧张、人际关系过于复杂的问题。诸多压力之下,员工流失率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员工流失对饭店的负面影响

1.导致饭店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首先从招聘新员工进店,到组织岗前培训和在岗学习,饭店都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其次,在老员工流失后,饭店为了寻找合适人选来接替前者的空位,又要支付新的替换成本;另外,有时还会出现个别“流出”的管理者从店里挖走优秀员工的现象,导致人力资源进一步受损。为了维持正常运转,饭店招聘、培训的频率会不断上升,人力资源成本也就越来越高了。

2.员工流失引起服务质量的下降。一般来说,员工在决定离开而尚未离开饭店的那段期间,对工作不像以往那样认真,即使上班,也是出工不出力,而有些员工是对于饭店的不满,甚至会出于对饭店报复的心理而故意把事情做失败。这样,饭店的服务质量必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饭店员工流失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寻找新的员工,在新员工到岗之前,老员工的工作量会加大,而导致身心疲惫,从而间接地降低了服务质量。新到岗的员工,由于技能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健全,对饭店的环境、设备设施等都不熟悉,易造成顾客的不满意,从而降低了饭店的服务质量。

3.员工的流失会削弱饭店团队的士气。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对其他在岗人员的情绪及工作态度上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主要骨干的突然辞职会给他所带领的团队造成很大心理上的压力,突然失去将军的队伍可能会变得军心涣散,人心惶惶。

4.员工流失还会致使饭店业务量流失。一方面,服务质量的不稳定会导致部分客源的流失;另一方面,优秀推销能手的离职也会使饭店销售量大折扣,这是所有管理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三、有效控制员工流失的措施

1.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饭店如果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而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的关键在于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激励。激励的方式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从物质激励的层面入手,饭店一方面应该建立公开、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构建富有创造性的奖惩制度和福利制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环境外部环境,如:舒适、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安定、和睦、欢乐的生活环境;团结互助、平等友好的人事环境。

精神激励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手段。饭店首先要帮助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强化饭店与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其次,要充分地授权,让员工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再次,饭店应该充分地相信员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饭店的重大决策和管理中去,承认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员工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沟通员工绩效

1引言

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对如何提高员工绩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进绩效考评方案,加强绩效考核。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大部分企业的年终绩效考核是流于形式,对提高员工绩效毫无帮助。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沟通不够。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串联起整个系统的工具就是贯穿始终的持续不断的信息沟通,沟通才是整个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研究统计表明,企业中的管理者在信息沟通方面用掉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0%~90%,而在有些企业还是最薄弱的一环。因此,本文探讨了沟通在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管理者总结有关信息沟通经验,提高员工绩效提供参考。

2沟通的作用

信息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天天与信息打交道,一刻也离不开信息,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人、团体、组织贯通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信息传递加速,跨文化管理愈加复杂,在一个组织中,信息沟通有其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管理层与管理层、管理层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需要沟通来掌握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的目标是使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含义。主管和团队领导传达各项指令,同事之间了解工作进度,无论是上级与下级之间,还是同层之间,都要充分借助沟通的力量来保证工作协作的正常运转,使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动地把握自己与他人、与总体的动态联系,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就不利于协同工作,表达感情,就不利于分享信息,甚至就无法知道该做些什么。美国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比斯特曾说:“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就在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竞争”。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信息沟通。

2.1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建议有关人员作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从而增强了判断能力,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2.2有助于增加员工工作的协作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企业亦是如此。企业是由许多员工构成的一个完整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企业这一整体中的一个环节,大家的利益已联成一个共同体,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保持密切的配合,而要想保持密切配合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信息沟通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使他们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形成一种无可比拟的全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2.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提高员工的士气

沟通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使企业有一个和谐的组织氛围,所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2.4有利于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减少冲突

大量的研究表明,员工的不满情绪主要不是来源于工作条件,也不是来源于工资待遇问题,而是由于缺乏必要沟通。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需求了解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完成的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地圆满地完成,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同时滋生不满情绪,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安定团结。

3问题及措施

在沟通中,一般来讲,绝对达到沟通者的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任何沟通网络中都可能存在沟通障碍,这种障碍直接影响和妨碍管理人员掌握信息,使他们不能顺利实施各项职能,因此,必须及时发现沟通中的障碍并加以疏导。常见的沟通障碍有个人障碍、物理障碍、语义障碍和组织结构障碍等。

3.1个人障碍

它是指由于人的感情、价值观,或者不好的倾向习惯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另外还包括人们在受教育程度、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其他方面的差别引起的沟通障碍。个人障碍常常与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关,它很类似于实际的物理距离。例如,张三用盛气凌人的语气与李四讲话,李四对这样的说话方式很反感,这种反感就导致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的感情是无时不在的知觉过滤器,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实际上都是我们的感情所愿意接受的东西,所以沟通实际上是由我们的期望所引导的。另外,人们在传递和接受信息时,往往会把自己的主观态度掺杂进去,例如,接受者可能会根据主观判断去推测别人动机,猜测对方的“弦外之音”。解决个人障碍的办法,从组织来讲,就是信息传递机构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在员工心目中树立牢固的威信;就个人而言,就是要不怀成见。

3.2物理障碍

它是指在人们沟通的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一个典型的物理障碍是突然出现的干扰噪音盖过了说话的声音。其他物理障碍包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障碍物、或干扰无线电信号的静电。当物理干扰出现时,人们通常会意识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补偿。物理障碍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方法是通过生态控制改善沟通环境,传递者使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接收者的感受和行为。

3.3语义障碍

语义学是有关语义含义的科学,与研究的语音学相对应。沟通可以说几乎全是符号的沟通,是使用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文字、图画和动作)实现的。这些符号在设立之初和使用时都有强烈的偶然性和主观性,能否准确地表达清楚意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况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又存在着接受者的解码和解释,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接受者的阅历、知识储存和相关的情境有关。所以,在语义传播中,不确定性是难免的,这就需要交谈双方采取广义范围内的合作原则,需要双方的共同靠近,达成一定层次上的共识。

3.4组织结构障碍

它主要是指组织规模对沟通造成的障碍。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层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从而影响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经历的层次和环节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带来一定的空间距离,由于空间距离造成的生疏必然反映到沟通上来。这就需要合理设置沟通途径,减少中间环节。

4实施有效信息沟通的措施

4.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

企业在建立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后,体系内部就形成自上而下的不同层次(高层、中层、基层);每个层次中划分出不同的职能,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又进行层次与职能的,从而形成了体系的组织架构。但是要使体系内各部分高效运作起来,就需要在组织内各部门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通过一定的沟通工具(如各种会议、电子媒体、意见信箱、内部沟通、布告栏等),建立纵横交错的高效信息沟通网络,确保企业内能顺畅地沟通各种信息,为全员充分参与创造条件,使高层的方针政策能快速、高效地传递到企业各处,并通过监督、答疑等手段,使企业内的员工都能理解并执行。同时,各层次、各部门的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的层次和职能部门,进行解决、修正和统计分析。

4.2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

人的行为受人的意识支配,只有强烈的意识才会产生直接的行动,这是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领导者要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企业中管理者的决定作用比一般职工要大得多,企业管理者的沟通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开展。一个企业或部门的领导应有主动的沟通态度,给予部属由衷表达意见的机会,以促使上下意见一致,从而培养上下的整体利益观念。其次,员工亦须树立正确主动的沟通意识。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上尊下卑”的观念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深深扎根。为此,大部分员工不愿主动向领导沟通,以免引起领导的反感,能主动沟通的员工亦大多流于吹牛拍马屁、歪曲事实、虚报数字、蒙敝真相。如此沟通不如不沟通。其实,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喜欢听奉承的话、听假话,管理者也需要部属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部属讲实话、讲真话,以帮助他们正确决策和管理,部属应明确沟通是双向的,不能总是等待领导来沟通,当需要获知某些消息或有某种需求时,也可以主动地与上级沟通,这也是争取权力和贡献智慧的有效途径。

4.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环境是影响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环境。营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氛围的关键是培育积极的企业文化。企业可逐渐地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理念,这种价值观以优质服务为核心,以良好沟通为特色。它可通过集体活动如集体旅游、联欢会、俱乐部等加强员工间的联系。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最上层的管理人员还是服务员,都可以卸下工作的担子,恢复最真实的自我,轻轻松松地平等交流,建立起一种大家庭式的感情氛围,从而提高内部顾客的满意度,使工作于该企业的员工不但可以获得薪金、职位上的回报,也可获得情感上的归依。

参考文献

1[美]R·勒德洛,F·潘顿.有效沟通[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唐月娥.管理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6

4何娟.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